一、指导思想
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,紧密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,聚焦数智赋能,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,通过系统研究数字化、智能化管理模式,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、大数据赋能教学管理,推动数字型、智能型智慧校园建设,全面提升学校数智化应用水平。
二、研讨主题
1.研究智能技术(如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、Deepseek)如何在教育数字化发展中的创新应用、如何规避风险及未来发展。
2.探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方法,激发教师数智创新。
3.探讨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的路径与建议。
4.探讨数字化技术赋能实践教学的路径与建议。
5.探讨教育数字化提升高校服务质量的路径与建议。
6.梳理当前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。
三、参与对象
各部门负责人、各学院负责人、一线教师代表。
四、时间安排
工作内容 | 时间 | 组织部门 | 参会人员 | 工作内容 |
发布工作方案并通知各单位启动研讨 | 5月15日 | 周予湘 姜虹 熊乐 |
| 确定专题6项研讨工作方案: 校领导批示。 |
学习研讨 | 5月下旬 | 相关部门负责人 | 各部门负责人、各学院负责人 | 研讨方案所列相关重点问题形成研讨材料。 |
学院、部门研讨 | 6月上旬 | 各部门各学院负责人 | 各部门负责人、各学院负责人、一线教师代表 | 组织本单位研讨; 单位主要负责人做主题发言; 整理意见建议; 撰写交流材料。 |
专题研讨 | 6月下旬 | 周予湘 姜虹 熊乐 | 各部门负责人、各学院党政领导班子 | 学院、部门提交研讨报告; 组织至少两场专题研讨; 形成会议总结材料。 |
五、研讨内容与形式
(一)研讨范围
1、完善数智化人工智能(ChatGPT、Deepseek)在教学教学中的应用;
2、完善数字资源建设,提升教师数智素养,激发创新与应用;
3、完善数智化赋能实践教学、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服务能力;
4、数智化智慧校园建设举措。
(二)组织形式
各单位结合材料,开展学习调研和内部研讨,形成调研材料和交流材料;分专题集中研讨。
六、阶段任务与成果要求
1、研讨阶段
通过分类研讨,分别探索数智化教育教学赋能教育教学,提升教师数字素养,课程数字资源建设,数字化赋能实践教学,数字化提高服务质量,提高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方案。
2、总结阶段
教务处、网络与信息化中心汇总研讨意见及教职工意见,形成材料及整改任务分解,并制定跟踪督导机制,确保成果落地。
七、组织保障
1、责任分工
组长单位(教务处、网络与信息化中心)统筹协调、督导进度、成果汇编。各责任单位负责本议题材料撰写及意见汇总。
2、工作要求
参与人员须全程出席。倡导“问题导向、数据支撑、务实创新”的研讨原则,杜绝形式主义。